你好,欢迎访问西部智库网站! 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登录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技术难题>技术难题
2015中国大企业发展的趋势、问题和建议

  2015年8月,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参照国际通行做法,连续第14年发布中国企业500强,连续第11年发布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和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并在此基础上连续第5年发布中国跨国公司100大。三个500强榜单包括了我国不同产业、不同地区共计1083家大企业,其中制造业企业500强和服务业企业500强分别有266家和151家入围中国企业500强。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企业在做大做强做优的道路上取得长足进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大企业的国别版图。2014年,我国大企业规模扩张速度明显放缓,产业分布继续调整,在世界大企业中的地位更加稳固,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做出了重要贡献。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换档、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重要时期,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广大企业要全面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深入分析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紧紧把握“中国制造业2025”等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实施带来的机遇,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活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在进一步做大的基础上扎实做强做优。

  一、2015中国大企业发展的趋势与特征

  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国家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政策的引导下,以中国企业500强为代表的大企业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一)规模和效益继续保持增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突出

  1.规模扩张速度明显放缓,入围门槛提高幅度降低

  2015中国企业500强实现营业收入59.5万亿元,较上年增长4.9%,增速下降8.4个百分点。2015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相当于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63.6万亿的93.5%,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十分突出。2002-2015中国企业500强13年间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9.2%。以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为界,2002-2009中国企业500强7年间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3.1%;2009-2015中国企业500强6年间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4.8%。2015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仅增长4.9%,明显偏离正常增长轨道。2015中国企业500强资产总额达到197.6万亿元,较上年500强资产总额176.4万亿元增长了12.0%,增速为十年来最低。从趋势上看,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500强的资产总额增幅总体呈现下滑态势。

  201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 强营业收入总额2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3%;资产总额为25.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8.1%。2015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的规模增长依然显著,实现营业收入总额达25.2亿元,资产总额达到164.9亿元,与2014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相比较,分别增长7.2%和11.7%;虽然服务业企业500强营业收入增长较上年有所放缓,但增幅已经连续3年高于制造业企业500强营业收入增长速度。

  企业入围门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2015中国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提高至236.1亿元,增长了7.5亿元,提高3.3%,增幅为5年来最低。201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由上年的67.1亿元上升为68.1亿元,上升了1.5%。2015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入围门槛为28.1亿元,较上年的26.1亿元增加1.9亿元,增幅为7.7%。


[NextPage]

  2. 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突出,亏损面有所扩大

  目前,中国企业500强已经是一个包括4.47万家控股子公司、1.06万家分公司的企业群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拥有突出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2015中国企业500强拥有员工3110.2 万人,同口径同比仍增长了2.4%,但较上年500强员工总数减少了0.9%;500强企业雇员总数占当年全国城镇就业总人口(39310万人)的7.91%,为缓解就业压力做出了巨大贡献。2015中国企业500强共上缴税收4.0万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比上年回落6.1个百分点;中国500强企业纳税总额占2014年全国税收收入11.9万亿元的33.4%,纳税贡献度与2013年相比下降了1.7个百分点,反映出政府减轻企业税负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2015中国企业500强中,有76家企业的纳税额超过100亿元,合计纳税3.1万亿元,占500家企业纳税总额的77.9%,集中在石油、银行、烟草等领域。其中,纳税额超过1000亿元的有4家。201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纳税总额达到了1.7万亿元,与上年持平。2015服务业企业500强纳税总额为1.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4.8%。

  企业亏损面均进一步扩大。2015 中国企业500强中亏损企业有57家,比上年500强增加了14家,亏损面为11.4%;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803.9亿元。与上年500强一样,亏损企业主要集中在重化工领域。2015中国企业500强中,营业收入负增长的有94家,较之上年的50家企业大为增加;净利润负增长的有169家,较之上年141家企业明显增加。201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有46家企业亏损,比上年多15家,共亏损487.3亿元,亏损额比上年增长了59.5%。2015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有32家企业亏损,比上年增加15家;亏损企业合计亏损173亿元。

  3. 营业收入利润率有所改善,人均指标持续向好

  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有所改善,但净资产利润率均呈下降趋势。2015年中国企业500强共实现归属母公司利润2.6万亿元,增长7.3%,下降3.4个百分点;但与2015世界500强和美国500强净利润均下滑10%以上相比,2015中国企业500强能实现这一盈利增长实属不易。2015中国企业500 强的收入利润率为4.3%,较上年500强有所上升,但近三年保持在较低水平上;资产利润率为1.3%,连续4年下降;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5%,较上年500强有所降低,连续三年呈下降态势。201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共实现净利润5737.4亿元,比上年提高了127.2亿元,增长2.3%,增幅下降了5.6个百分点。201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 强平均收入利润率为2.2%,与上年持平;平均资产利润率为2.2%,比上年降0.1个百分点;平均净资产利润率为8.6%,比上年减少0.6个百分点。2015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实现净利润总额为2.0万亿元,较上年增长9.8%;平均收入利润率为7.8%,较上年增加了0.2个百分点;收入利润率达到30%以上的企业有14家,比上年有所增长;企业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2%,与上年持平;平均净资产利润率为12.1%,与上年相比下降了0.7个百分点。

  2015中国企业500强的人均营业收入为190.7万元,较上年提高了10.2万元,近六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实现人均净利润为8.2万元,较上年提高了0.5万元。201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人均营业收入为210万元,比上年的203万元提高了3.4%;人均利润为4.5万元,比上年增长了2.5%。2015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的各项人均指标都呈现显著提升,其中人均营业收入195.9万元,增长3.2%;人均利润为14.9万元,较上年增长2.8%。

  4.中国企业500强和制造业企业500强东部区域企业数量增加,服务业企业500强中西部区域有所增加

  2015中国企业500强分布在内地30个省市自治区,只有西藏没有企业上榜。从区域分布数量看,东部10省(市、自治区)有364家企业,增加了9家;中部6省有57家,西部12省(市、自治区)有68家,东北3省有19家企业。和前几年变化趋势有所不同的是,东部地区上榜企业数量增加而中西部地区和东北三省上榜企业数量均有所减少。环渤海地区上榜企业196家,其次是长三角区域,有117家企业上榜。从省级区域看,北京上榜企业数量最多,有98家;其次是山东,有51家;然后是浙江,有48家;江苏有44家,广东有41家,分居第四和第五。201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所在地涉及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样只有西藏没有企业入围。这500家企业在各个地区的分布同以往一样,呈现出不均衡性。



[NextPage]

其中东部地区有346家企业,增加了10家;中部地区有64家企业,减少了1家;西部地区有65家企业,减少了7家;东北地区有25家企业,比上年减少了2家。总体上看,东部地区企业数量增加,其他地区企业数量都在减少。与500强和制造业500强所不同的是,2015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地区分布在向中西部倾斜,东部数量减少5家,为349家;中部64家,增加了2家;西部69家,增加了6家;东北三省18家,减少了3家。

  (二)兼并重组活跃度持续下降,产业结构优化呈现良好势头

  1.万亿企业达到4家,大企业兼并重组有所减速

  2015中国企业500强中,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共有144家,比上年增加了10家;其中包括4家超过1万亿元的超级企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工商银行。此外,还包括140家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超大型企业,比上年增加了9家。从所有制分布看,这144家企业包括66家中央国有企业、52家地方国有企业、26家民营企业;从行业分布看,主要分布在金融(20家保险、银行和金融控股企业)、煤炭(13家企业)、钢铁(13家企业)、汽车(9家企业)、建筑(9家企业)、电力电网(7家企业)、石油(5家企业)、军工(5家企业)、房地产(3家)等传统领域,互联网领域出现了1家(京东)。这144家大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43.59万亿元,占500强营业收入总额的73.3%;实现利润2.15万亿元,占500强利润总额的83.3%;职工人数合计为2231.4万人,占500家企业职工总数的71.6%;合计纳税额3.18万亿元,占500家企业纳税总额的80.1%。

  从并购数据看,全年500强企业中有139家企业发生了并购重组交易,共报告兼并重组事项690项;单位企业平均实施了4.96次并购重组活动,并购重组活动的活跃度下降到2010年以来最低。不过从总体上看,并购事项尽管比前几年少,但下降幅度并不大,仍然处于较活跃水平。

  2.重化工特征持续减弱,民营企业首次跻身世界500强排名前100 2015中国企业500强中有制造类企业266家,服务业企业151家,其他类企业83家。与上年相比,制造类企业增加了6家,服务业企业减少了6家,中国500强呈现出制造业数量占比回升态势。

  尽管与美国500强相比,中国企业500强的产业结构仍有待进一步优化,但重化工特征正在逐步减弱,而现代服务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先进制造业数量有所增加。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类企业减少了5家,煤炭采掘及采选企业减少了2家,石化产品、炼焦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也减少了1家,造纸及纸制品加工企业减少了2家、纺织印染企业减少了1家。与此同时,代表现代先进制造业发展方向的装备制造企业增加了2家,医药制造业增加了3家。现代服务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服务业在营业收入与利润中的占比进一步上升,部分现代服务业领域上榜企业数量有所增加。

  互联网传媒与商务娱乐服务企业增加了3家,银行业增加了2家,其他金融服务、医药销售、航空运输等各增加了1家,其中其他金融服务业首次有企业上榜中国企业500强。 2015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企业293家,民营企业207家,民营企业上榜数量比上年增加7家,继续保持了持续增长趋势,已经占全部500强企业的41.40%。


[NextPage]

  尽管与其数量地位相比,民营企业的规模明显偏小,但其经营能力却明显占优。2015中国企业500强中,民营企业营业资产总额只占全部500强企业的9.85%,却贡献了全部收入总额的21.80%,贡献了全部利润总额的18.90%。尽管民营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率稍低于国有企业,但资产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均显著高于国有企业,人均净利润与人均营业收入也都高于国有企业。共有11家中国内地民营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比上年增加1家,其中中国平安首次跻身世界500强前100名,实现了我国民营企业在世界500强排名中的重大突破。

  (三)研发投入五年来首次反弹,技术创新取得积极进展

  1.研发投入稳步增长,研发强度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呈扩大趋势 2015中国企业500强共有426家企业提供了研发数据。共投入研发资金6198.1亿元,同口径同比增长了9.4%,研发投入增速较上年有所反弹(2012-2014中国企业500强的该指标分别为16.5%、11.4%、7.4%);平均研发强度(研发投入与营业收入的百分比)为1.28%,比上年提高了0.03个百分点,为五年来首次反弹。这426家大企业的研发投入在当年全国研发经费支出中占46.6%,彰显了它们的重要地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我国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为13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但这一增速为10年来的最低值。2004-2011年之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增幅平均超过24%,而且总体稳定,但2011年以来,我国研发经费支出增幅连续三年下降。我国研发经费占GDP的比值于2013年第一次超过了2%的关口,达到2.01%,2014年继续提高到2.09%,达到历史最高值。但中国企业500强中的企业研发投入在全国研发经费支出中的比重已经连续五年下降,中国大企业的总体创新投入水平亟须提高。

  2.专利拥有数量持续增长,技术创新取得积极进展 近年来,中国企业500强科技创新成果十分突出,成果数量持续快速增长。从企业专利情况看,2015中国企业500强中有387家企业提供了专利数据,合计拥有专利53.1万件,比上年500强增加12.6%;其中发明专利14.3万件,比上年增加14.2%。尽管增速已经有了明显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发明专利占比为27.0%,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说明企业的专利意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专利质量连续多年持续提升。2015中国企业500强中,研发强度超过3%的有63家,超过5%的有13家企业;超过10%的有3家公司,分别为:华为公司(14.17%)、中国航天科工(11.55%)、中兴通讯(11.06%)。

  这些企业在电信设备制造、航天科技、军工、家电制造、云计算、智能汽车等领域保持着领先地位,是我国创新型大企业的代表。从创新活动的标准制定看,2015中国企业500强中有333家企业提供了标准数据,它们共参与制定标准数3.01万项,其中国内标准2.78万个、国际标准1442个。其中有9家企业参与制定标准数量超过1000个。与上年相比,标准申报企业增加了10家,标准总数量有所减少,但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数量增加了376项,增幅为35.3%。

  (四)入围世界500强数量连续12年增长,国际地位更加巩固 中国大企业与国际大企业之间的规模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泉,是世界500强新生力量的重要来源。从横向比较看,2015中国企业500强的规模扩张速度分别比世界500强和美国500强高4.45个百分点和2.38个百分点;以2015世界500强和美国500强入围门槛作为衡量标准,2015中国企业500强中,有388家企业可以入围2015美国500强,有105家企业可以上榜2015世界500强。

  在2015世界500强总部的地区分布榜中,北京拥有的世界500强企业总部继续保持在52家,蝉联全球城市第一;北京所拥有的企业总部数量已经大大超过了东京、巴黎、纽约和伦敦,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500强企业全球最大总部基地。


[NextPage]

  1. 中国上榜企业数量与第二集团进一步拉开距离 2015世界500强中有106家中国企业,其中有94家来自中国内地,其他12家来自港台地区。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中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和美国一道继续稳居世界500强国别榜第一梯队国家之列,是自榜单发布以来第三个上榜企业数量超过100的国家。日本上榜企业数量持续减少,仅有54家企业进入2015世界500强,比上年减少了3家,沦落为第二方阵国家。2015世界500强中,中国企业上榜数量已经接近日本的两倍,比法国(31)、德国(28)、英国(28)3个国家的总和还要多19家。2015世界企业500强分别来自35个国家或地区,美国、中国、日本、法国、德国与英国依然位居前6位,排名与上年相比没有发生变化;美国与中国的上榜企业数量合计为234家,将近占500强企业的一半。2015世界500强中有23家新上榜企业,其中来自中国的有10家,中国新进企业占全部新上榜企业的43.48%,已经连续多年是世界500强新进企业最重要的培育摇篮。

  2.中国企业排名整体继续上升在上榜企业数量持续增长的同时,上榜的中国企业排名整体继续上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排名与上年持平。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等其他67家上榜中国企业的排名继续上升,平均上升了28.6位。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位居排名上升榜前五位,分别上升了129位、115位、87位、81位和74位。在跌幅榜上,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大跌190位高居首位,直接从上年的310名跌至2015世界500强的最后一名。而在今年继续入围的122家美国企业中,只有66家企业排名上升,平均上升了20.8位,排名升幅远小于中国企业;有47家企业排名出现下滑,平均下滑幅度为14.6位。中国内地大企业在世界500强榜单中排名位置变化表明,中国内地大企业的国际影响力近年来显著提升。中国企业在世界前100强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连续第六年跻身世界500强前10名;其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排名比上年提升一位,首次位居世界500强榜眼位置,营业收入与排名首位的沃尔玛相比已经只差8.69%,进一步超越近在咫尺。2015世界500强中,已经有9家中国企业进入前50名,其中8家来自内地;有18家中国企业进入前100名,其中16家来自内地。中国内地企业进入前50和前100强的数量均创下了《财富》杂志发布世界500强排行榜以来中国内地企业最好入围成绩。

  3.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中做大层面的贡献更加突出 2015世界500强中中国企业的贡献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营业收入、利润与就业方面的贡献更加突出。近年来,随着中国上榜企业数量的持续增加,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营业收入、利润与劳动力就业方面的贡献不断提升。中国内地企业对500强的贡献进一步加大,已经成为500强的重要力量。在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和少数股东权益总量指标中,中国内地上榜企业已经连续多年在主要经济体中都居第2位,并且都远远领先于紧随其后的其他经济体。2013世界500强中中国内地上榜企业营业收入的占比为15.81%,2014世界500强中中国上榜企业营业收入的占比为18.35%,2015世界500强中,中国企业营业收入占比进一步上升至19.12%,中国企业对世界500强营业收入规模扩张的贡献更加突出。中国内地上榜企业的总资产占全部2013世界500强总资产的15.88%,2014世界500强中中国内地上榜企业资产占总资产比上升为19.43%,2015世界500强中,中国内地上榜企业资产占500强资产总额的占比进一步上升为21.39%。2013世界500强中国内地上榜企业归属母公司的少数股东权益的占比为14.95%,2014世界500强中进一步提升为16.80%,2015世界500强中这一比例再次上升至19.26%。


[NextPage]

  4.盈利能力整体处于较好水平受国际经济形势整体不佳影响,2015世界500强的收入增速进一步放缓,利润下滑了14.76%,受此影响,2015世界500强企业的整体营业收入利润率仅为5.34%,比上年下降了0.96个百分点。尽管中国内地上榜企业的利润增长不尽如人意,中石化、中石油利润同比均大幅下降,但总体的盈利水平仍有所提升;2015世界500强中94家内地上榜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35%,比上年略微增长了0.06个百分点。在主要经济体中,中国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仅低于美国企业,分别比日本企业、法国企业、德国企业和英国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高1.26个百分点、1.92个百分点、1.31个百分点和2.53个百分点。从企均利润指标看,中国内地上榜企业的企均利润水平也在主要经济体中处于较好水平。2015世界500强中94家中国内地企业的企均利润为33.95亿美元,比500强总体的企均利润33.35亿美元高0.6亿美元。在主要经济体中,中国内地企业平均利润仅次于美国上榜企业的51.74亿美元,高于日本、法国、德国和英国企业平均利润;日本、法国、德国和英国企均利润分别为21.74亿美元、22.37亿美元、30.05亿美元和16.21亿美元。

  5.跨国指数稳中略升,对外投资相对取得积极进展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继续稳步发展。2015中国100大跨国公司的平均跨国指数为13.66%,与2014中国100大跨国公司相比提高0.06个百分点。2015中国100大跨国公司拥有海外资产56334亿元,实现海外收入51771亿元,拥有海外员工75.47万人,分别增长7.36%、3.39%、4.25%。海外资产、海外员工的增长依然快于海外收入的增长,说明对外投资受到越来越多地企业的重视。从跨国指数构成指标看,海外资产占比14.22%,略低于上年14.65%的水平;海外营业收入占比20.83%,略低于上年20.86%的水平;海外人员占比为5.60%,高于上年5.29%的水平。在2015中国企业500强中相关企业的海外收入比上年增长8.03%,海外资产总额比上年增长17.33%,海外员工数量比上年增长4.15%,企业海外人员、资产与收入同比增速均快于500强总体水平,中国企业500强海外业务的扩张速度快于国内市场。国有企业仍然在海外投资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民营企业的参与意愿仍有待加强;但尽管民营企业海外资产增速显著慢于国有企业,其海外收入增速却明显快于国有企业。

  二、2015中国大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我国大企业在过去的一年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与世界级大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大企业盈利能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品牌质量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长期存在,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一)盈利能力还需继续提高 2015中国企业500强的净利润总额、人均利润还分别只相当于2015世界企业500强的25.22%、52.73%,分别只相当于2015美国企业500强的43.53%、37.92%。2015世界500强中,从收入利润率的角度看,美国企业为7.62%,中国企业为5.35%,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代表当代优秀跨国公司的美国大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未来要想与美国大企业在全球市场开展竞争,中国大企业还需在提质增效发展方面做出较大努力。从个体企业看,2015世界500强最赚钱的10家公司中,美国公司占5家,中国是4家,韩国1家;前50家公司中,美国有21家,中国是13家。中国的13家公司中,分别有1家来自香港和台湾,其他11家公司中,有7家是银行。中国最赚钱的公司,主要还是银行,其中中国工商银行实现利润447.64亿美元,是2015世界500强最赚钱的公司;但与银行业的高利润相比,实体企业的盈利能力令人担忧。

  (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我国大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大企业的科技创新贡献仍有较大提升空间。94家上榜2015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中,有74家申报了研发投入,研发强度为1.24,与上年相比增长了0.07个百分点;全年研发投入占企业净利润的36.74%,比上年提升了2.02个百分点。但与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3%—5%相比,我国大企业对创新投入显然不足。与不重视创新投入相仿,我国企业参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动力也显不足。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专利技术交易率只有5%,真正实现产业化则不足5%。汤森路透“2014年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榜单中,美国有35家,日本有39家,法国有7家,瑞士有5家,德国和韩国各有4家,中国台湾有2家,但中国内地只有华为1家企业上榜。我国大量企业以引进技术、组装生产为主,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达50%以上,出口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不高。在对未来发展具有关键、颠覆性影响的重大技术创新上,欧美国家的领先优势和我国的弱势地位形成鲜明对比。


[NextPage]

  (三)产业结构需要继续优化在世界500强中,传统产业虽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现代服务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信息科技产业上榜企业数量长期以来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在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国家,产业高级化的成果已经在上榜世界500强企业的产业结构上得到了充分体现。随着上榜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世界500强中中国企业的产业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现代服务业和信息技术企业的数量有所增加,产业结构升级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美日等国相比,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道路依然还很漫长。2015世界500强中,94家中国内地上榜企业已经覆盖了全部63个行业中的29个,而美国大企业出现在48个行业大类之中。美国大企业分布的半导体电子元件、包装与容器、保险和管理医保保健、药品和其他服务、医疗设施、财产与意外保险(互助)、服装、管道运输、计算机软件、家居与个人用品、建筑和农业机械、电子、办公设备、批发、食品、人寿与健康保险(互助)、消费产品、饮食服务业、食品生产、铁路运输、信息技术服务、烟草、饮料、油气设备与服务、娱乐、专业零售等27个行业中,还没有中国大企业的身影。而在中国企业分布的船务、房地产、纺织、工程与建筑、工业机械、建材与玻璃、贸易、能源八个行业中没有美国企业。在中美两国企业均有分布的行业,中国企业在重化工特征突出的行业更占优势,美国企业则在现代服务与技术性产业更占优势。显然,美国大企业的产业分布结构更为合理化、高级化,中国大企业尤其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四)国际经营能力仍处较低水平我国大企业正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整合与利用国际资源,但整体国际经营能力仍处较低水平。一是国际化程度低。2015中国跨国公司100大的平均跨国指数只有13.66%,远低于世界跨国公司100大的平均跨国指数。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绩效也不乐观,投资亏损案例时有发生。过去几年间,中国大企业在海外收购了许多石油、煤炭、铁矿、铜矿等矿产资源或股权,如今这些大宗资源全球价格均大幅下跌,许多企业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市场风险。二是世界知名品牌少。尽管我国已经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的第二大来源地,但在世界知名品牌的培育上建树不多。2014年的全球知名品牌榜单中,只有华为在Interbrand发布的《2014年度全球最有价值品牌年度报告》中排名第94位。这与中国大企业的数量相比,明显不相称。中国企业在国际知名品牌建设方面,还需继续努力。以汽车行业为例,入围世界500强的外国车企,都有自己的驰名国际品牌,而入围的六家中国车企,除了一汽、东风的解放牌、东风牌卡车有些名气,其余的品牌知名度都不高。除了吉利控股自主品牌和外国品牌基本一半对一半,其他几家车企绝大多数是合资企业生产的外国品牌产品。入围500强前列的外国车企,其产品绝大多数出口,而中国车企绝大多数内销。

  三、新常态下大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的对策和建议 新常态下,机遇和挑战并存。要实现我国大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需要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不断完善有利于大企业成长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但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到企业自身的工作。我国大企业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励精图治,锐意进取,抓住国资国企改革、一带一路、互联网+、制造2025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机遇,提升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在国家发展中能够“顶天立地”,争做创新型企业和引领型企业。


[NextPage]

  (一)立足国家大战略谋划企业自身发展大国必有大战略,而大战略的实施无疑将对企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国家大战略将指引企业发展方向,刺激企业加快发展和提升企业绩效。当前我国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一体化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为此,我国大企业要高度重视,准确把握,抓住机遇,尽早谋划,优化自己的企业竞争与发展模式。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明确要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重点工程,希望通过“三步走”来实现中国的制造业强国目标。中国制造业企业要抓住此轮制造业振兴机遇,从利用人口红利转向利用人才红利,向微笑曲线的两端迈进。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提高研发强度和创新能力。2015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共有46个项目上榜,涉及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等6个类别,这为大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夺取全球产业制高点创造了重大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一体化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将为基建及相关企业创造巨大发展机会: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规划,需要加强与周边国家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重要国际海运通道保障能力建设;推进京津冀一体化,需要加强城际铁路建设,完善高速公路网络,推动港口和机场协同发展,推进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运输服务一体化进程;落实长江经济带战略,需要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全面提升长江干线航道通航标准,加快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等重点工程建设和公路运输大通道建设。互联互通可能是2015年我国基建类企业和交通运输类企业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一方面,互联互通可以适当地将国内某些过剩的产能转移出去,另一方面,互联互通也将方便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商贸和其他方面合作的发展,推动中国标准、技术、装备、服务和交通运输企业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走出去。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是致力于实现企业、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这一战略的全面实施无疑将增加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降低排污企业的盈利水平。但与此同时,也将刺激污染治理技术与服务的加快发展,环保产业将进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与大多数制造业产能过剩相反的是,无论大气治理、污水治理和固废处置,环保产业整体产能不足,而且市场需求巨大。环保产业已经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其未来的战略地位已经十分明显,可以预期的是,政府将在环保政策的执行力上强于以往,环保行业的政策红利将有望真正得以实现。

  2015年,预计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中大气污染治理投资规模达3500亿,污水处理投资在7000亿元,土壤修复治理市场规模预计将达400亿元,包括空气净化器在内的室内环保产业年产值将达到800亿元的规模。这些都为我国大企业加大环保产业投资力度,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充分把握互联网+时代的精髓移动互联是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征,而2015年最火热的概念应该是“互联网+”,几乎所有企业都在思考什么是“互联网+”,如何实施“互联网+”。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希望互联网+能够在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益民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等11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NextPage]

  本质上,“互联网+”代表的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高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在制造业领域,海尔集团的互联网化最为典型。

  十年前,海尔集团决定从大规模制造企业转向拥抱互联网,经过一系列颠覆性重构和“自杀式变革”,海尔已经完成了从金字塔形管控组织向互联网化、平台型公司的转变,公司6万多员工只有3种身份:平台主、小微企业主和创客;2015年,海尔宣布面向全球招募至少3万名创客到微店平台创业,开设3万家专卖店;目前,海尔周边已经汇聚了1328家风投机构及98家孵化器资源,在全社会孵化和孕育着2000多家创客小微公司,推出免清洗洗衣机等上千个创新产品及创业项目。把握互联网+时代的精髓,必须搞清楚传统企业与互联网思维的企业之间的区别。第一,传统企业的盈利模式是卖产品送服务,以卖产品盈利为生存之基,只为客户提供特定的产品及服务,而互联网企业的经营模式是送产品卖服务,依靠增值服务来盈利,即所谓“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传统企业必须从单一的产品加工制造或服务企业转变为综合服务商,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第二,传统企业是以产品为中心,是一个为客户生产和销售特定产品的相对封闭的系统,而互联网企业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型企业,通过搭建平台,吸引各类客户到平台上来互动交流或交易,通过整合资源,为客户提供尽可能广泛的服务,构建一个开放的、可以不断延伸、发展的生态系统。传统企业的“互联网+”,不能只是利用微博、微信、电商等平台来销售产品,而必须建立自己的业务平台,不仅销售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整合所有的消费者、生产商、销售商、供应商,还要为各类客户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服务,形成自己的业务生态系统,做平台型公司。第三,传统生产经营企业的特点是突出主业、做精做强,互联网企业的突出特征则是跨界融合、多元化扩展,从来不设置业务范围,没有主业。传统企业要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整合社会经济资源,构建自己的生态圈,从生产经营公司向资本投资公司转变。

  (三)做好新常态下的加减法 201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面对新常态,“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得力”。

  对于大企业来说,新常态其实是一场革命,不适应新常态的将被淘汰出局。经济从旧常态到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下行是长期必然现象,增长动力就要从主要依赖劳动和资本转向依赖技术进步,经济结构要转向轻型化和高技术化,现实政策目标就是要依赖体制改革红利和人才红利,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降低能耗强度,提高产品质量、附加值和品牌竞争力。

  现在中国企业500强中,称得上能够引领新常态的企业并不多,大多数企业都在努力适应新常态之中。现在看这个前期政策消化器、新政策理解和适应期比预期的要长,希望多数大企业要充分理解新常态,尽快适应新常态,提升竞争能力。产业结构大调整最考验企业家的洞察力和企业战略的灵活性。大企业之所以成长到现在的规模,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过去模式的成功,但许多企业也会因此高估这种模式的适用性。海尔集团张瑞敏的名言:“世界上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就是说企业要有适应性、趋势洞察力和灵活性。新常态下,挑战和机遇并存,因此大企业要多一些辩证思维来看待新问题、新变化。


[NextPage]

  第一,要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加法。复星高科集团近年来独创了“全球资源嫁接中国动力”的商业模式,着眼于中国快速增长的中产阶级消费需求和生活方式升级,形成了“以保险为核心的综合金融能力”与“拥有全球产业整合能力”双轮驱动,在此思维指导下并购了法国度假村集团地中海俱乐部、英国休闲旅游集团Thomas Cook、全球领先的激光美容品牌Alma Laser、意大利高端定制男装Caruso、美国高端女装St. John、希腊时尚品牌FolliFollie等国外高端服务企业,以及葡萄牙最大保险公司Caixa Seguros、美国Ironshore保险集团等保险金融机构;面对中国接近20%的老年人口,2014年复星集团决定打通旗下的养老保险、综合地产、医药健康三大产业平台,构建大健康社区,掘进高端养老业。

  第二,也要用于“甩包袱”,做好减法。2015中国企业500强中,有128家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小于商业银行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相当多的企业有大量低效无效资产不能形成盈利能力。要果断进行资产结构调整,通过外包、股权转让、资产出让、破产重组等方式剥离严重亏损或资不抵债的板块,盘活存量资产,增强资产流动性,鼓励具有战略价值和引领作用的产业板块。万达百货是大连万达集团的传统支柱板块业务,但面对新型商业、电商冲击、人力和租赁成本高企的冲击,2014年万达百货完成收入154.9亿元,同比增长39%,净利润亏损7%;这种情况下大连万达集团果断决定止损,在全国关闭40多家亏损最严重的百货店以及大歌星KTV业务;更重要的,大连万达集团决定“去房地产化”,走一条“轻资产模式”,重点发展商业、文化产业、金融产业和电子商务产业,投入170多亿元先后并购了快钱、盈方体育传媒、澳大利亚HOYTS院线、入股马德里竞技足球俱乐部、同程旅游金融和互联网企业,显示出超强战略洞察力和执行力。面对新常态,相当多大企业面对严重亏损业务却不赶快“止血”,仍然在幻想、等靠要,寄希望于“保增长”,这不是企业和企业家该做的事情。

  第三,积极开展并购重组。我国大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强对上游资源和下游市场的掌控,尤其是要加大对国际资源、品牌、技术与市场的并购力度,提升大企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降低运营风险和成本;积极推进强强联合,以优势互补加快做强做优步伐。

  (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企业致胜发展之机,市场致胜之道在于创新,各个企业把创新牢牢抓住,加强创新的平台建设,培养创新人才队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担当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力军。这给我国大企业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要求。我国大企业必须坚持自主创新与市场导向、国家发展需要相结合,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相结合,坚持立足当前和谋划长远相结合,坚持掌握核心技术与提高系统集成能力相结合,制定符合自身实践的科技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继续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我国大企业创新投入显著低于世界500强,2015中国企业500强的研发强度仅有1.28,仍有进一步提升的较大空间。

  二是要实施自我主导下的开放式创新。开放式创新主张以市场需求为原动力,以尽快形成优势产品为目标,总成技术或核心技术自己开发,或以我为主与其他单位联合开发;配套技术或一般技术全球采购,将合作视野放宽到“内外部、上下游、国内外”。在创新过程中,不排除引进先进技术,以解决关键环节的“卡脖子”因素,但着力点是培育自己的核心能力。我国大型水利发电设备、高铁之所以成功,关键就在于在引进的同时坚持了自主研发。


[NextPage]

  三是要勇于开展原始创新。近年来我国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9-19大型客机、核电、高铁等领域之所以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根本就在于这些领域的企业主动将研发活动,向创新前端延伸,主动从模仿创新向原始创新转变,引进消化吸收的逆向创新向正向创新转变,突破了核心关键技术,引领了创新方向。大企业要借鉴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增强自信,积极开展原创性高水平的研发投入。

  四是要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技术标准的制定,积极成为技术标准制定的主体。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大企业广泛参与了相关产品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制定,大大提高了其在全球产业链上的控制力和话语权。五是加强创新人才培养,重视建立创新机制。大企业要高度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打造一支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素质高、能力强的创新人才梯队。要在企业中大力倡导创新、鼓励创新,使之成为企业文化,激发研发人员的创造活力,努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储备一批高新技术和产品,使企业走上创新驱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

  (五)勇于探索加快企业改革深化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经过30多年的改革实践,我国企业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企业面貌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一大批企业实现了公司制改革,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立,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但也要看到,市场化导向的企业改革还在进行时,现代企业制度还很不完善,束缚企业发展的顽疾还很多。

  国有企业是我国大企业主体力量。2015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企业数量近六成,营业收入占近八成,资产占超过九成,利润超过八成,纳税占近九成;国有企业在金融、电力、电信、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拥有控制地位,但其中的低效无效资产数量庞大,其企业活力的提升将显著改善中国大企业整体乃至国民经济的活力和效率。中国在政策监管实践上对国有企业构筑了可谓全世界最复杂的多层监管体系,但却难以解决腐败多发和政企不分问题;国有企业总是在政策化和市场化、附属化和独立化之间犹豫徘徊,公司战略难以清晰定位,公司治理软弱无力,企业关系错综复杂,企业家精神和才能难以施展。

  2014年7月,交通银行上报了“实施混合所有制”申请,正在“等待相关部门批准”,开启了中央金融企业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序幕;交通银行是包括国资、外资、民资的股权多元化上市公司,规模在五大银行中最小,适合开展混合所有制;交通银行表示,“要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的公司治理,形成董事会与管理层相对独立运作、互相制衡的机制,让董事会在战略管理、高管人员管理、薪酬管理和业务风险管理中发挥主要作用”,这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真谛所在。2015年7月习近平在吉林省调研时强调,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真正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发展引领力。这将有力地破除国资国企改革方面的观念障碍和阻力,为企业探索推进自身改革指明了方向。在新常态下,企业要发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勇闯企业改革深水区,打好深化企业改革攻坚战。


[NextPage]

  一是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厘清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责权限,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机制。

  二是进一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产权多元化改革,提高国有资本的效率,拓宽企业投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三是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做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建立健全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四是加快出台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改革指导意见,落实国有企业员工持股计划,最大程度激发员工积极性与创造力。五是进一步强化依法治企、依法经营,公平参与竞争,积极维护市场秩序,妥善处理企业在市场经营中遇到的法律纠纷。六是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精神,继续推进国有资产证券化,推进国有资本布局调整,引导国有资本从不占优势的竞争性领域适时稳妥退出。七是加快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在深入激发国有企业活力的同时做好国有资产流失防范工作。

  (六)以全球化视野整合利用资源 “走出去”已经成为国家促进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我国企业不应再局限于国内市场的发展,应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稳步推进在国际市场上的战略布局,全面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目前我国参与国际化经营的企业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我国跨国公司100大的跨国指数,显著低于世界跨国公司100大,也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100大,企业国际化经营绩效也不乐观,投资巨额亏损时有发生,整体投资收益水平不高。据测算,2005-2012年,中国对外投资收益均值仅为3.3%,远低于欧美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收益水平。此外,我国大企业在境外投资过程中,由于缺乏跨文化管理的经验,与当地居民与政府部门的摩擦与冲突接连不断,对境外业务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不利影响。

  “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进入全面启动、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中国企业正迎来新一轮境外直接投资的高潮。那些能够抓住当前投资机遇的企业,将成为中国打造世界一流跨国公司的成功者。我国企业应当充分抓住“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所带来的历史机遇,积极推进以全球化视野来谋划企业未来发展,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企业生产布局与市场布局,综合利用国内国际资源。企业应当加快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和战略远见的领导人,招聘和储备全球化经营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应突破区域市场局限,以全球化视野制定国际化经营的中长期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并购和进行国际市场拓展,将企业打造为全球化企业;应打造全球研发平台,整合调动国内国际优秀研发资源与技术人才,针对全球市场研发技术与产品;应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努力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应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尤其是要处理好与东道国社区、居民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在全球范围内塑造负责任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国际竞争软实力。


[NextPage]

  (七)着力打造知名品牌当前,虽然我们面临中国品牌建设的深厚基础和良好机遇,但中国品牌的打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在互联网背景下,新模式新业态的出现,以及大数据和互联互通带来的新机会,深刻影响到品牌建设的模式和周期,要舍得下苦功夫,也要会动新脑筋。

  一是重质量。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也是企业的生命线。必须坚持以质取胜,精益求精,让质量为品牌打气,品牌为质量代言,形成品牌和质量的良性互动。

  二是重创新。既要坚持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又要加快管理方式、商业模式创新,立体化打造品牌,立体化拓展品牌发展空间。

  三是重开放。后起国家的品牌发展规律就是在开放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日本、韩国在这方面都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开放是双向的,既要把国外品牌引进来,学习、消化,也要将国内品牌推出去,让其在国际市场上去迎接竞争、接受考验。只有在品牌的交汇对撞中,中国品牌才能变得越来越知名,越来越强大。

  四是重文化。文化是品牌的精髓,品牌消费也是文化消费。任何优秀的品牌,都包含着传统或时代文化的元素。要做好中国品牌,不仅要重视吸收传统文化因素,也要采纳现代文化因素,将文化元素和商业元素进行有机结合,让中国产品植入中国文化元素和文化基因,让中国品牌更具中国气质、中国韵味。(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课题组)


解决问题

关于智库

版权所有 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蜀ICP备15031864号-1

电话: 028-86522226 86522335 028-86523009

传真:028-86522226

电子邮箱:kjxc86522226@163.com

技术支持:明腾-西部商务网